国合会“全球气候治理与中国贡献”专题政策研究项目启动会在京召开

作者: 2018-08-03 17:35 来源:
放大 缩小
        728日,由战略咨询院副院长王毅、美国能源基金会北京办公室总裁邹骥、英国儿童投资基金会首席执行官韩佩东共同担任联合组长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简称“国合会”)“全球气候治理与中国贡献”专题政策研究项目启动会在京召开。会议由王毅和邹骥联合主持。

  首先,国合会助理秘书长方莉简要介绍了国合会的历史、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并对项目产出寄予厚望。生态环境部气候司副巡视员孙桢介绍了气候司近期工作进展以及机构改革后的一些思考。他指出,中国仍然要加强污染控制,同时要加强全球气候治理的改革和系统的构建工作,同时希望项目组能加强同职能部门的沟通和交流。接着,国合会特邀顾问艾弗森先生介绍了国合会2018年的工作重点,并特别提请项目组关注气候治理中的协同效应和性别平等两个问题。

  王毅代表项目组介绍了项目背景与总体设计,该项目拟明确新时代的中国和国际上其他主要国家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角色和定位,研究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形式和范围,进而提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愿景和中长期目标,探索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和措施,研究应对气候变化与环境治理、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发展路径,发掘绿色低碳增长的新动能,为推动建立健康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推动中国有效落实《巴黎协定》提供对策和实施方案。随后,邹骥围绕协同问题做了题为“环境质量、气候保护、社会经济协同发展的共驱因素管理”的报告,提出了新气候政策的“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框架。儿童投资基金会气候变化主管雷红鹏代表首席执行官韩佩东女士重点介绍了气候治理的国际经验。

  在讨论阶段,与会中外专家就项目任务设计、2018年工作重点以及时间表进行了热烈讨论。弗兰克教授和费舍尔博士分别介绍了澳大利亚和德国的气候治理经验;徐华清主任建议研究围绕全球气候治理三大主题:气候谈判、落实减排承诺、国际合作三方面展开;王凤春主任认为机构调整以后应对气候变化重点应从国际谈判战略规划的制定向建立正常的监督管理体系转型,并应充分重视非国家行为体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作用;王金照研究员指出局地污染物和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协同需求越来越迫切,应加强在数据监测、交易体系和部门管理方面的协同;韩国义研究员则建议在协同管理中考虑其中相互的抵消和权衡;李政教授提出对于能源、环境、碳排放等多种因素的协同,应先绘制物理蓝图,再由此派生出协同的蓝图;康艳兵研究员强调了能源及其相关政策在气候和环境治理中的重要桥梁作用;谭显春研究员认为气候治理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落实,机构改革需要加强地方层面各部门责权利方面的考虑。王溥副研究员指出应加强对国际气候治理经验的总结。与会专家一致认为2018年重点研究任务应聚焦机构改革和全球气候治理两方面,并明确了下半年的工作时间表和主要产出。

  生态环境部气候司领导、国合会特邀顾问、国合会秘书处、国合会捐助方和合作伙伴机构代表,以及来自中国科学院、能源基金会、儿童投资基金会、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清华大学、全国人大环资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瑞典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院等的30余人参加会议。

                                

                                             战略咨询院副院长王毅介绍项目总体设计

                                

                                                          启动会现场

                                

                                                          与会嘉宾合影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