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咨询院成功举办第二十届公众科学日活动

作者: 2024-05-22 21:51 来源:
放大 缩小

5月19日,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以下简称战略咨询院)在中国科学院学术会堂举办第二十届公众科学日活动,吸引了300余名社会公众到现场参加,并有9万余人通过视频号、B站等观看网络直播。活动以“探秘南极:你需要知道的事儿和你不知道的事儿”为主题。战略咨询院院务委员、信息网络与传播中心主任朱涛研究员出席活动。

2024年是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中国已经在南极建立了5个科学考察站,进行过40次科学考察。本届公众科学日活动结合战略咨询院在全球气候变化方面的研究特色,专门策划这场探秘南极主题的科普活动,邀请战略咨询院研究员谭显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汤洁、第40次南极考察昆仑站副站长孙鹏担任主讲人,并围绕南极科学考察工作与听众对话交流。活动特别邀请了中国气象频道的主播徐鹏担任主持人。

谭显春长期从事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和政策的研究咨询工作。她以《走进南极——气候变化下的生态挑战与全球行动》为题,从认识南极这片冰雪覆盖的神秘大陆、气候变化对南极的影响、人类能做些什么来保护这片净土、中国在南极开展的工作四个方面,系统介绍了气候变化对南极的重大影响,展现了中国在南极治理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强调中国从“向阳红10”号科考船首航南极,到“雪龙”号,“雪龙2”号和“天惠”轮货船相继投入使用,从五星红旗首次在南极洲上空飘扬,到考察站逐步在罗斯海区域建立,从长城站到秦岭站的建立,凝聚国家持续投入和科考的心血。为保护南极这片净土,中国正在与国际社会一起努力,为全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汤洁、孙鹏分别以《南极气候与科考的那些事儿——一个科考队员的讲述》《南极科学考察概要》为题,结合多次参加的科考活动经历,为听众展示了科考人在南极遇到的挑战和困难、科考人在南极是如何工作的、中国在南极进行了哪些科考工作,并以生动有趣的照片和令人震撼的视频,展示了南极的美丽风光、科考人经受的艰苦挑战,揭秘了科考队员在衣、食、住、行方面的生活状况。

在对话互动环节,在场的听众踊跃提问,围绕如何成为一名科考队员、极夜极昼条件下科考队员如何工作、建设考察站人力物力投入情况、南极为什么是拥有陨石最多的地方以及陨石为什么有那么多孔洞等话题,与三位报告嘉宾进行了热烈交流。

本次活动是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20周年主场活动中“科学与中国”专场活动,既有国内外关于南极保护和科学考察方面政策规划等方面的宏观介绍,又有上一代科考人和现役科考人真切、丰富的关于极地生态环境和科学考察生活的细节展示,一些视频资料是首次公开播放。看到科考人员在极端气候和极简生活条件下忘我投入的工作状态,看到五星红旗在南极之巅高扬升起,看到我国自主研发的考察车在冰雪极地中傲然驰骋,不少听众都激动地流下了眼泪。活动历时2个半小时,会场座无虚席,不少听众坐在过道或站在后面听完整场报告。活动结束后,不少小听众围拢着报告人继续提问交流,与报告人合影留念。

活动现场

谭显春做科普报告

汤洁做科普报告

活动结束后小听众们围着报告人合影留念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