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报】大保护,引领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樊杰

作者:李元丽 陈晶 2018-05-31 13:26 来源:
放大 缩小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离不开长江的哺育。日前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会议强调,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坚持问题导向,切实增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使长江经济带成为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樊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长江经济带一直是我国国土空间战略布局的一级主轴,覆盖11个省份,人口和GDP均占全国约40%,是我国经济重心所在、活力所在。在我国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加快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时代新征程中,长江经济带将一如既往地发挥着主轴率先发展和引领带动功能。

  “从目前长江经济带资源环境承载现状分析来看,长江是我国水径流量最大的河流,内陆通航能力居于全国首位,水能资源丰富,但也面临着水灾及污染的风险。”樊杰说。

  在樊杰看来,长江经济带必须加强大保护,实现科学发展、有序发展、高质量发展要为总遵循,实现长江流域保护和开发的整体规划、统筹部署,是长江经济带提升竞争力的独到之处,事关长江经济带6亿多人民过上什么样的幸福生活的问题,事关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的问题,刻不容缓,不容懈怠,也是长江经济带得以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正确把握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的关系,坚定不移将一张蓝图绘到底。要做好顶层设计,以钉钉子精神,脚踏实地抓成效。樊杰表示,我们要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改革创新,着力加强顶层设计,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动蓝图落地。

  为此,樊杰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一是在长江经济带建立最严格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制度,对水气环境、水土资源、水生态等超载的区域和行业实行最严格的限制性政策,以环境质量定发展规模、速度、方式,以生态修复整治提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二是建立生态环境年度评价和预警制度、构建资源环境超载督查制度、建立政府与社会协同监督机制,将资源环境纳入地方政府考核体系,实施对超载地区预警结果通报和领导干部离任审核、终身追责。同时,在长江经济带通过全领域新动能转换实现创新驱动战略,彻底转变以资源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方式,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相融合的进程中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三是加快完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高精度落实红线边界范围,实施从严管控,严禁人类在其中的生产生活活动。对生态脆弱和退化的地区,实行封禁管理,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和保护的理念,进行生态修复。推进长江流域生态屏障建设,切实遏制建设用地的低效增长,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加强海陆统筹和海域管理,探索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

  四是在环境质量管理上,对人口经济密集的超载和临界超载区域,以问题为导向,采取“冻结性”措施、惩戒性举措,暂停相关项目审批,责令相关企业停产整顿、停业关闭,要求当地政府制定和实施减缓超载方案,同时对相对欠发达区域突出“预防”举措,建立环境质量防控机制,防范环境恶化。

  五是在生态保护修复方面,加快完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高精度落实红线边界范围,实施从严管控,严禁人类在其中的生产生活活动。对生态脆弱和退化的地区,实行封禁管理,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和保护的理念,进行生态修复。推进长江流域生态屏障建设,切实遏制建设用地的低效增长,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加强海陆统筹和海域管理,探索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

 

人民政协报2018年05月31日 第8036期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