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报】一体化建设助推长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樊杰

作者: 2018-06-05 11:30 来源:
放大 缩小
        长三角作为中国最强城市群,经济发展迅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人口聚集能力强,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交汇,是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平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近日,《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在三省一市年度会议上发布,让人们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迈向更加深入、更高质量充满了期待,如何在一体化的过程中提升长三角经济创新活力成业界关注的焦点话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樊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总体上,长三角地区间差距不断缩小,高铁网络的建成形成了以上海为核心的一小时都市圈,同时长三角地区的各方共识增强,政府互访和协调机制、基础设施、旅游、环境、金融信息等合作共建都走在全国的前列。

  “目前,在长三角城市群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阻力,比如,核心城市现代化功能不完善、行政区划分割导致的矛盾、城市产业结构趋同严重,城市间分工不明确、生态环境污染严重、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国际竞争力尚需提高等问题。”樊杰说。

  “现在长三角一体化不同于以往。”在樊杰看来,过去追求高速增长时期,聚焦于传统生产要素,比如解决能源问题、劳动力配给等,而现在则聚焦于创新,开展科技合作、人才合作,打造新的产业高地,重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区域性市场建设一体化、区域性产业发展布局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一体化、社会发展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一体化,逐步构建具有全球一流品质的世界级城市群。

  如今,长三角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加快长三角一体化创新突破,深化区域科技创新合作,着力打造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成为提高区域产业技术水平、引领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的重要途径。为此,樊杰建议,一是要发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在科技创新、国际贸易和金融中心方面的优势,形成长三角独特的“科技+金融+开放”协同机制,运用其合力的深度、高度和广度助推长三角转型升级;二是依托上海国际贸易中心、浦东自由贸易区、南京江北新区等新载体,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实现新时代的“筑巢引凤”,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推进以高端制造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建设以及科技教育、商贸物流、金融中心建设;三是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紧密衔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深化内陆开放试验区发展区,形成支撑经济带上游地区经济增长的新型极点,包括通过成都—重庆—贵阳—昆明快速通道的建设,加强西部增长极点之间的联系。通过成都—康定通道、贵阳—南宁通道、云南国际通道的建设,加强与“一带一路”西向发展的衔接;四是按照主体功能区统筹长江流域的整体保护和有序开发,实现生态安全屏障一体化建设、基础设施网络一体化运行、科技技术创新布局一体化推进、产业经济合作一体化部署。同时加大对长江经济带各地产业发展、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关政策的整合力度,建立一体化人才、物流、产权、金融等市场要素的信息和交易平台,形成分工有序、合作充分和竞争公平的市场环;五是优化开发区域坚持环境总量与开发强度双控机制,加快产业和生态优化提升,重点开发区域突出开发效率和绿色发展双轨范式,杜绝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严守耕地保护的数量和质量两条红线,把提升生态服务功能和增加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作为中心任务。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