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技术产业导报】《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8)》 在北京发布

作者: 2018-12-28 09:09 来源:
放大 缩小

12月25日,由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联合编写的《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8)》在北京发布。


 

  《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是2013年科技部、国家统计局牵头建立的国家创新调查制度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每年由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和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今年已是系列评价报告的第六期。今年也是国家高新区设立30周年,因此本年度《报告》也增加了对国家高新区建设30年的总结评价内容。
  本期《报告》通过数据分析重点揭示了国家高新区建设30年的发展历程和成效,同时聚焦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而展开。评价指标体系由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和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共同研究制定,由创新资源集聚、创新创业环境、创新活动绩效、创新的国际化以及创新驱动发展5大方面的25个二级指标构成。《报告》以总指数形式呈现国家高新区的创新能力水平和发展状态;分项指数和二级指标分别在5大方面揭示国家高新区的创新能力建设和创新发展绩效,分项指数和二级指标本身也是对国家高新区整体和各省市国家高新区群体创新发展现状的动态监测。
  《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8》评价的对象范围涵盖至2017年底的全部156家国家高新区和苏州工业园,评价所涉及的数据均来源于经国家统计局批准、火炬中心组织实施的国家高新区年度统计调查(此报告最新数据为2017年度数据)。
  以下是《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8)》的重点揭示。
  1、报告显示:30年国家高新区建设,为国家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已经成为践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力军和主阵地。
  自1988年中关村高新区率先设立以来,截至2017年底,经国务院批准建设的国家高新区数量已达156家(不含苏州工业园区)。国家高新区建设的30年,是锐意改革、不断探索、不懈奋斗的30年,是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开放进取的30年,是不忘初心、坚守目标、不断依靠创新谋求发展的30年。历经30年的建设发展,国家高新区成就辉煌。
  (1)高新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渐突出。
  2017年国家高新区生产总值(GDP)总量达到95171.4亿元,占当年我国GDP比重的11.5%,而这一数字在2001年还仅有2.6%。

  (2)高新区铸成了我国的产业创新能力。
  历经30年建设,高新区基本改变了30年前我国产业界普遍缺乏创新的境况。
  从研发投入看,2017年高新区贡献了全国35%的研发投入,占全国企业研发投入的比例更是逐年增长,2017年达到45.1%;企业R&D投入强度(R&D经费内部支出/营业收入)达到2.01%,与我国上市公司2017年的平均研发投入强度(约2.2%)相当;高新区内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研机构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二,企业R&D人员全时当量占全国企业的近一半。

  就创新产出而言,高新区创新产出成果丰硕,2017年企业发明专利申请数、授权数分别达到28.8万件、11.2万件,其中,企业获得国内发明专利授权9.3万件,占全国企业的46.3%;创新产出效率远超全国,万人发明专利申请数、授权数和拥有数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七倍以上。

  (3)高新区基本代表着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程度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水平。
  就创新驱动的力量而言,高新区是我国创业孵化的策源地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沃土,全国一半以上的孵化器集中在高新区,2017年在孵企业数达到61743家;高新区也是我国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的摇篮,在参与2017年度统计的高新技术企业数中,高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数占比达到37.4%。

  就产业高质量发展而言,新产品销售收入逐年增长,高技术产业比重不断攀升,高新区产业结构更加优化。2017年,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达到73594.5亿元,占高新区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33.3%;高新区高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达到30.7%;电子信息领域的产品销售收入达到49194亿元,约占当年全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的1/3;技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从2000年的4.4%提升至2017年的10.8%。

  (4)高新区也是国家开放发展的主要窗口。
  高新区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2017年出口总额占全国外贸出口的比重为19.1%,其中,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国比重高达41.7%;高新区当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占全国的比重为36.9%;世界500强在高新区投资的企业数也在逐年增长。

  高新区也是国家汇聚全球创新人才和资源的主要平台。2017年高新区拥有外资研发机构2824家、外籍专家16427人。2017年高新区申请PCT国际专利14960件,约占全国的31%。

  2、报告评价:30年国家高新区建设,圆满完成了初始设定的“示范、引领、带动、辐射”的目标使命,彰显了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的道路“自信”
  (1)就30年来对国家高新区建设初始设定的目标评价而言:

  1)国家高新区多方面推动了我国的科技体制改革,从“科技面向经济”到“科技与经济结合”到“科技与经济融合”,高新区的探索和建设丰富了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内涵,也极大地发挥了对科技体制改革的“示范”作用;
  2)国家高新区实质性地“引领”了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助推中国形成了全球最为完整的工业体系,提升了国家工业和技术的竞争力;
  3)国家高新区显著“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先行建设的国家高新区多数已经成为当地城市的经济增长极,并成为当地新型城区的有机构成;
  4)国家高新区的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和产业转移、知识产权交易和技术市场发展成效显著,形成了面向全国广泛的“辐射”效应。
  可以说,国家高新区30年建设圆满完成了初始设定的目标使命。
  (2)国家高新区30年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探索意义:
  1)国家高新区30年来的建设高效践行了“改革+开放”的发展道路,通过“改革”充分释放国家的科技生产力潜力,通过“开放”充分吸纳和借鉴国际经验与发展成果,成就有目共睹,充分体现了国家改革开放发展的“道路自信”;
  2)国家高新区的体制机制设立以及用于资源整合等的新型政府平台建设,既体现了政府主导型园区建设的中国特色,也从制度上保证了高新区的快速建设和高效运行,建设过程和建设成效都体现了中国国家体制和性质的“制度自信”;
  3)国家高新区建设展现了在中国土壤上生成的新型“政府与市场关系”。这种关系体现出在不干预市场和扭曲市场经济的前提下,政府发挥了弥补市场在资源整合或信息不对称等“市场失灵”方面的作用。这是一种新型的“政府嵌入”关系,这种“关系”的确立,体现了讲述“中国故事”和谋求中国经济发展的“理论自信”;
  4)30年国家高新区波澜壮阔的发展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这种自信始源于农耕民族的忧患意识、奋斗精神、与时俱进的眼光和开拓进取的创新创业精神,这些文化基因是中国高新区生生不息并不断走向发展壮大的根本,由此国家高新区的发展也书写出了根植于中华民族基因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3、报告显示:2017年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总指数升势强劲,尤其创新创业环境指数加速上扬,体现了高新区引领创新经济生态发展的新时代特点
  (此部分为156家国家高新区和苏州工业园的数据,下同)。
  (1)2017年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总指数为233.8点,较2016年增加34.7点,总指数当年增幅创造了历史新高。自2010年为基期开展评价的七年来,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总指数七年来共增长了133.8点,历年的增长幅度均在12点以上,2017年的增速高达17.4%。尤其近年来国家高新区的创新能力总指数增长明显高于高新区的总收入和规模经济增长,表明在国际经济复苏迟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国家高新区正加快夯实创新基础,优化创新生态,不断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和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转变提供新的空间和动力。

  (2)五个分项指数整体保持增长趋势,尤其是创新创业环境指数,自2012年以来持续高速增长。创新创业环境七年来增长了322.5点,2017年较2016年增幅达85.2点,当年增长值和七年来的增长值均为五个分项指数的最高值。反映出国家高新区近年来在打造创新环境、优化双创生态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并且逐渐形成了累加优势。
  (3)近三年来,五个分项指数的增长经历了从“不均衡”到“相对均衡”的转变。具体而言,从2015年创新创业指数“一枝独秀”式的增长,到2017年以创新创业环境指数、创新资源集聚指数和创新的国际化指数为引领的“相对均衡”的增长。不仅增长结构更加均衡,而且增长速度也全面提升。

  4、报告显示:各省份国家高新区群体表现差异明显,呈现“东强西弱”的特点,北京市的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水平最高
  (1)就我国30个拥有国家高新区的省份(包括省、直辖市)观察,4省市(北京、广东、上海、江苏)呈现头部特征,尤其北京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表现突出,总分值为67.8,比最低分值13.7的甘肃省高出54分。

  (2)2017年各省份国家高新区群体的创新能力水平总体可以划分成四个比较明显的梯队:北京、广东、上海、江苏4省(市)属于第一梯队,得分在49分以上,明显拉开了与其他省份的距离,并全部为东部地区省份;湖北、安徽、浙江、四川、山东、福建、陕西、辽宁、湖南共有9个省份属于第二梯队,得分在30-40分之间,其中3家东部地区省份、3家中部地区省份、2家西部地区省份、1家东北地区省份;共计9个省份属于第三梯队,得分在20-30分之间,其中2家东部地区省份、3家中部地区省份、2家西部地区省份,2家东北地区省份;共计6个省份属于第四梯队,得分在10-20分之间,全部为西部地区省份。
  总体反映出我国不同区域国家高新区群体创新能力的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第一梯队的省份全部归属于东部地区,第四梯队省份全部为西部地区,典型呈现出“东强西弱”特点。
  5、报告显示:各省份国家高新区群体,安徽国家高新区群体创新能力提升速度最快,后发地区的提升势头迅猛,表明中西部地区创新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在加速改善
  (1)2017年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显著增长的省份是安徽、湖南、贵州和辽宁,这四个省份的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总指标加权增长率都达到了20%以上。
进一步看,在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总指标取得15%以上增长的前9个省份中,有6个省份的创新能力总指标排名在10名之外,尤其创新能力总指标排名在25名之后的3个省份(贵州、新疆、内蒙),指数增长势头迅猛。
  但值得指出的是2017年有10个省份高新区群体的创新能力总指标增长率低于10%,尤其是3个省份呈现负增长,分别是天津、云南和宁夏,需要引起相关部门高度重视。
  2017年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总指标加权增长率和创新能力总得分的省份表现

省份(家数) 总指标加权增长率 增长率排名 总得分排名
安徽(5家) 23.5% 1 6
湖南(7家) 23.1% 2 13
贵州(2家) 23.1% 3 25
辽宁(8家) 21.1% 4 12
新疆(3家) 17.7% 5 27
浙江(8家) 17.2% 6 7
福建(7家) 16.9% 7 10
广东(12家) 16.7% 8 2
内蒙古(3家) 15.6% 9 28
江西(7家) 14.7% 10 19
湖北(9家) 13.8% 11 5
重庆(2家) 13.3% 12 14
广西(4家) 13.3% 13 22
山东(13家) 12.8% 14 9
河南(7家) 12.7% 15 16
青海(1家) 11.9% 16 26
北京(1家) 11.8% 17 1
四川(8家) 11.6% 18 8
甘肃(2家) 11.0% 19 30
河北(5家) 11.0% 20 17
吉林(5家) 9.8% 21 18
江苏(18家) 8.1% 22 4
上海(2家) 7.7% 23 3
黑龙江(3家) 7.0% 24 20
陕西(7家) 5.6% 25 11
海南(1家) 5.1% 26 23
山西(2家) 2.9% 27 21
天津(1家) -0.5% 28 15
云南(2家) -14.9% 29 24
宁夏(2家) -28.8% 30 29

  (2)就四大区域(东北、东部、中部和西部)观察,2017年国家高新区的创新能力均有不同程度提升:中部地区的37家国家高新区群体的创新能力增速最高,且连续两年增速保持第一;西部地区35家国家高新区的增长率由2016年的第四位攀升至2017年的第二位;东部地区68家国家高新区和东北地区16家国家高新区也分别取得了12.1%和10.3%的加权增长。

  6、报告显示:国家高新区持续呈现出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创新主体加速发育、人才结构更加优化和人才价值更好实现的特点
  (1)2017年国家高新区创新资源集聚的五个二级指标分别同比增长23.3%、3.0%、15.1%、16.1%和50.2%,5个指标均实现了增长,且其中4个指标的增速较2016年均有提高,表明国家高新区继续呈现出集聚和培育创新资源的特点。

  (2)尤其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代表的创新主体数量,2017年较2016年同比增长50.2%,增速比2016年31.3%再度提高了18.9个百分点,反映出我国“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愈发加速。
  (3)高新区高学历从业人员的增速(11.0%)和科技人才增速(10.5%)均高于从业人员的平均增速(5.6%),表明高新区的从业人员队伍整体结构在不断优化。

  (4)高新区逐步成为人才价值实现的沃土。2011年-2017年,高新区“企业单位增加值中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指标一路攀升,2017年达到37.7%。充分体现了高新区是人才的高地和人才价值实现的沃土。

  7、报告显示:2017年国家高新区孵化载体建设进一步加速,创业投资进一步活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再上台阶
  (1)高新区孵化载体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
截至2017年底,157家国家高新区内共有科技企业孵化器2151家,其中国家级544家,同比增长率分别达到22.2%、18.4%;科技企业加速器640家,同比增长32.3%。众创空间达到2545家,同比增长53.7%,其中科技部备案的众创空间为867家,同比增长55.6%。

  (2)高新区创业投资机构的投资规模进一步壮大。从2013年开始,高新区各类创投机构当年对企业的风险投资总额进入增长的快车道,以接近一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2017年总投资额达到373.8亿元,是2013年的七倍多。

  (3)高新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再上新台阶。高新区当年新增企业数从2011年开始持续提升,2014年之后,高新区创业成汹涌澎湃之势,2017年高新区平均每天新注册企业1093家。2017年当年新注册企业数与注册企业总数的比例为21.5%,较2016年提升1.2个百分点。

  8、报告显示:国家高新区在吸引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方面与硅谷地区相比依然存在差距,反映出国家高新区整体创新创业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2017年硅谷地区风险投资额达到140亿美元,同比增长69%;国家高新区创投机构2017年对企业的风险投资总额共计374亿元,同比增长33.6%;高新区风险投资总额仅相当于硅谷地区的39.3%,泛硅谷地区的22.1%。国家高新区无论是风险投资总额,还是风险投资年度增长水平,均明显低于硅谷地区。
  9、报告提出:国家高新区的高质量发展应着眼于新技术经济的范式转变,在以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为背景的创新经济生态营造上加大建设力度,向“创新经济体”的发展目标努力
  重点着眼五大方面:
  (1)以新型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为抓手,更大力度和更高质量地促进创新创业,巩固、丰富、建设和形成新时期的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
  (2)以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技术和思维为手段,促进存量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3)以促进知识的资本化交易为突破点营造领先市场,促进技术市场、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资本和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形成高新区创新经济和知识经济发展的市场带动力;
  (4)大力发展新型体验式人才培训教育产业和事业,把高新区建设成聚集人才和培养人才的沃土,知识聚集、知识繁育和知识流通的园地;
  (5)从智能社会的未来目标着眼建设和管理新时代园区,全面推进数字化和智能化的人工环境建设、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自然环境优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公共服务,率先把高新区打造成新型智能城市的引领和示范。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