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坚持科技创新共识 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作者:赵竹青等 2020-09-18 14:18 来源:人民网
放大 缩小

  “希望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肩负起历史责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9月11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就“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听取意见,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

  科技创新为何被一再强调?“四个面向”如何理解?下一步科技界应该怎样行动?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科技战略、政策等相关领域多位专家。

  科技创新重要性已成共识 

  是构建新发展格局重要支撑 

  “未雨绸缪、运筹帷幄、高瞻远瞩。”曾经在科技领域工作多年的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周国辉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用三个成语形容了自己的感受。

  他表示,此次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一方面体现了我国对科技工作方面一以贯之的重视,另一方面从当前国际国内的形势和阶段实际出发,强调了科技创新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十分紧迫性和极端重要性。

  习近平强调,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时期的发展对加快科技创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加快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实现人民高品质生活的需要,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是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需要。

  “总书记指出,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这种认知对全党进一步重视科技创新第一动力,推进科技创新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方面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周国辉说。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樊杰表示,从总书记近几次讲话可以看出,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已成为全党共识,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已成为我国应对全球变局实现经济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重要抓手。

  从“三个面向”到“四个面向” 

  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体现 

  在此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首次提出“四个面向”的要求。与2016年印发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提到的“三个面向”相比,此次新增了“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这一表述。

  “令人惊喜!”对于新增“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表述,周国辉表示,经过了新冠疫情的考验,科技在疫情防治、疫苗研发等方面展现了强大的力量,这一表述的增加也彰显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同时,健康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生命健康作为当今世界科技革命的前沿领域之一,我国尚处在追赶阶段。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长穆荣平告诉记者,这意味着,党和国家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和发展理念体现得更加具体了。

  “事实上,此前的‘三个面向’也包含了这层意思。”樊杰说,“但在抗疫取得重大胜利后的这个时间点上,这样表述进一步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这和我们现在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发展的新要求,是紧密相关的,或者说是完全是一致的。”樊杰说。

  坚决破除“四唯”科研评价体系 

  重视价值创造和“小同行”评价 

  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拥有数量众多的科技工作者、规模庞大的研发投入,关键是要改善科技创新生态,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给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让科技创新成果源源不断涌现出来。

  谈到科技创新生态,几位专家一致认为,我国当前还存在创新能力不强、成果转化不顺畅、创新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等问题。

  樊杰分析认为,当前我国的创新体系仍有两大问题较为突出:一是重视短期的收益和效果,忽视长周期的部署和安排;二是重视局部的、单体的科技创新,缺少有效的整合。

  另外,在科技评价方面也缺少很好的导向。“‘零敲碎打’的研究越来越多,难以实现科技贡献的最大化。”

  对此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也提到了相应对策。要加快推进科研院所改革,赋予高校、科研机构更大自主权,给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坚决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

  受访专家分析认为,这显示了决策层改革科研评价体系、释放创新活力的决心。

  “‘四唯’问题确实对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后劲以及科技创新为国民经济发挥的实际作用都影响至深。”樊杰说。

  他告诉记者,“四唯”这种现象之所以会出现,主要是因为在科技评价中,没有发挥同行评议的主导作用和核心作用。“用‘数论文’这样的简单劳动,去对科学研究这样的复杂劳动进行系统进行评价,肯定是犯了错误。”

  周国辉表示,破“四唯”其实是防止标准的概念化、表面化、一刀切的倾向,但不等同于抛弃论文等客观指标。他建议,评价科技贡献时要以结果为导向,以对社会的贡献为导向,由专业人士来评价。

  谈到同行评议,穆荣平特别提醒,科学技术的同行评价更应该强调“小同行”。他表示,科技评价专业性很强,即使是院士,对于非研究领域,“可能也就相当于本科生水平”。“如果搞‘大同行’评价,也就只能‘数文章’了。”

  “科研生态改革是一系列系统性的改革,而‘牛鼻子’就是同行评议。”樊杰总结道。

  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 

  让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 

  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到,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优化配置优势资源,推动重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最具有特色的制度优势,我们应该要把它发挥好。”樊杰表示,中国现在的发展阶段,特别需要把科技资源瞄准战略的整合、产业链的整合,才能实现更好的发展。

  也就是说,要从科技创新战略、供给侧改革、内循环战略、区域发展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等一系列战略的整合过程中,找出制约的关键环节,然后作出统一部署,从总体上去优化科技资源配置。

  而其他市场可以解决的问题,就可以交给市场来自己调节。在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坚持“企业是创新主体”这一定位。

  “只要把企业创新能力搞强了,创新生态系统就会好。”穆荣平直言,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如果企业创新能力强、水平高,就一定会知道大学里有什么成果,也知道怎么去用,根本用不着科研人员出去“推销”。

  周国辉建议,要在新的科研投入体系和体制中充分调动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点研发的积极性。“民营企业中现在也占有相当分量的科研力量。”他说,我从工作中感受到,民营企业在做大的过程中会意识到科研突破带来的先导性行业发展的意义,这既对其自身发展具有价值,又可以对社会和国家作出重要贡献,因此对于参与国家重大科技研发有很强的积极性。

  在政策支持方面,穆荣平提到,税收优惠对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支持。如企业研发支出加计扣除等就重要政策应坚决落实。“现在有地方在财政吃紧的时候,落实的力度、范围就不够大。”

  周国辉表示,随着近年来中央地方出台的各项政策落地实施,一线科研人员的获得感有所增强。但由于各地各部门对政策的认知水平不一,在执行上存在不平衡现象。此外,还需要特别关注相关配套政策的制定和落实,防止政策之间“打架”。

  “在双循环大格局下,科技创新的作用一步凸显。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我们要有更强的紧迫感和危机感,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社会环境,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周国辉说。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