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发布未来对地观测系统设施建设规划

作者: 2014-12-11 20:23 来源:其他
放大 缩小

德国亥姆霍兹国家研究中心联合会(Helmholtz Association)是德国对地观测科学任务的主要承担者和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者,长期致力于地球系统监测,并基于此开展全球变化评估。2013年初,Helmholtz Association发布了德国“对地观测网络建设规划”,随后于2014年初对该规划进行的修订[1],本文对修订后的规划要点予以简介。

一、目前观测设施构成

多年来,亥姆霍兹波茨坦中心(GFZ)已承担并执行了多项高时空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设计研发任务,包括重力场恢复与气候实验卫星(GRACE)、地球磁场任务卫星(SWARM)和环境测绘与分析计划(EnMAP)等。在海洋观测方面,先后建设了拉布拉多海MOC观测站、佛得角海洋观测站(CVOO)、Hausgarten和HAFOS观测系统、北海和北极海域海岸观测系统(COSYNA计划)等。在极地观测方面,包括多个南极观测站、北极AWIPEV观测所、北极SAMOYLOV观测站等。在陆地观测方面,设有陆地环境观测平台(TERENO)、全球变化实验设施(GCEF)、地球系统观测站等。在大气观测方面,设有Zugspitze观测站、ATMONSTAT大气监测网等。在全球网络方面,包括Geofon 地震台网、多个地磁场监测站和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等。

二、新观测平台建设规划

虽然已部署上述多个观测系统,但Helmholtz Association认为,为应对不断涌现的对地观测挑战,还需设计和部署更多的观测单元。目前Helmholtz Association已参与新的观测平台与卫星发射任务(表1)。

表1  Helmholtz Association参与新的观测平台与卫星发射任务情况

TanDEM-L作为TanDEM-X的后续任务,将通过监测全球生物数量,为气候研究做出重大贡献;FRAM海洋监测系统将整合在弗朗姆海峡已建设的监测系统(包括Hausgarten系统和HAFOS系统)监测北冰洋大规模环境变化对北极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三、未来观测网络建设愿景

单一观测系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地球系统的复杂性以及地球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都要求观测系统发展进入下一个阶段,即整合地面和空间观测以改进空间覆盖、时间分辨率和数据有效性,实现面向科研团体和公众的快速信息共享。为此,2013年Helmholtz Association启动了2个大型观测设施网络建设(表2)。

表2  Helmholtz Association新启动的观测网络情况

(刘学)



[1] Taking the Pulse of the Planet. http://www.helmholtz.de/fileadmin/user_upload/publikationen/bilder/mini_Druck_Observatory_komplett_13_1_13.pdf.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