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发布2015-2020年国家生物技术发展战略

作者: 2016-03-06 21:37 来源:战略情报研究部
放大 缩小

2015年12月29日,印度生物技术部(DBT)发布了“2015-2020年国家生物技术发展战略”(以下简称发展战略)[1]。发展战略提出了未来5年印度生物技术的核心任务和指导原则,强调将致力于解决10个方面的挑战:科研和创业人才的培养;优先领域、资源和重要设施;建立投资资本;知识产权制度;技术转让、吸收、传播与商业化;监管标准与认证;生物技术领域的公私合作。同时,发展战略也提出了未来重点关注的研究领域,具体如下。

一、人口健康

1、人类基因组研究:利用基因组学工具,实现从疾病治疗向疾病预测和预防的转变。

2、疫苗研究:开展免疫学基础研究,并推动国产疫苗研发。

3、传染病:研究传染病的发病机理、致病因子、传播模式、宿主易感性;开发用于疾病检测、诊断和治疗的新工具和新方法。

4、人类发育与疾病生物学——母婴健康:针对胎儿生长发育、早产和不良产、怀孕期间的并发症,以及成人疾病发生的发育基础等领域开展机制研究,并开发针对这些问题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5、慢病生物学:重点针对心脑血管疾病、肥胖与糖尿病、癌症、精神疾病与神经系统疾病,发展个性化医学,并推动以治疗为主向以预防为主的医学模式转变。

6、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建立动物、细胞和疾病特异性模型,加强发育生物学与疾病生物学基础研究,进而推动干细胞生物学与再生医学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展临床试验,并初步开展干细胞疗法和组织工程技术的开发。

7、针对移植物、医疗设施和诊断方法的生物设计项目:培养生物医学技术创新人才和企业家,辨识临床需求,开发国产的价格低廉的临床应用产品,解决这些需求。

8、生物工程:开发慢性病管理技术;研制智能材料,开发智能移植物及微创手术技术;开发门诊与远程医疗技术;研制操作简单、快速、低成本的国产医疗设施和移植物。

二、可持续农业

1、作物科学:利用生物技术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减少资源投入。

2、畜牧业:开展动物生殖与转基因、动物营养,以及动物食品安全研究,从而改善动物健康和生产力。

3、水产业:关注饲料营养和水产动物健康的改善;利用遗传学技术研究疾病抗性,以提高水产品产量,改善食品安全。

4、药用和芳香植物的产品和生产工艺:开展天然产品的转化研究,包括药物、精油、药妆、松香酯、树胶、植物粘液、天然发泡剂等;开展药用和芳香植物的基因组学研究。

三、食物与营养

利用生物技术提高食物的营养价值,着力解决微量营养素缺乏和代谢综合征问题。重点关注食品强化与作物的生物强化、儿童严重急性营养不良、饮食相关慢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功能食品与营养保健品、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预防食源性疾病和健康危害。

四、生物资源利用、管理与生物多样性

1、生物勘探:发掘高附加值的生物质和生物产品,促进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提升其内在价值;研究海洋生态系统的独特性及其生命形态的多样性,加大海洋生物在食物、生物活性物和生物材料的应用。

2、环境管理:促进有毒废物和废水的生物降解、加强栖息地的生物恢复,重点开展宏基因组学研究。

3、生物多样性:研究气候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促进组织培养和其他微繁殖技术的标准化,引进植物物种。

五、工业生物技术

1、清洁能源技术:开发微藻生物能源 规模化生产技术。

2、生物系统与生物过程工程:支持利用跨学科的方法分析与合成具有分层结构和可分解的复杂细胞系统;整合重组技术、流程设计与计算机建模和过程系统工程,实现高效的生物过程开发。

3、蚕丝生物材料:开展蚕丝生物学研究,提高蚕丝质量、培育具有疾病抗性的转基因蚕蛹和品质优良蚕蛹,以及桑树品种,进而开展蚕丝在生物材料领域的应用研究。

4、基因组工程技术:探索基因组工程技术在新兴疾病研究中的应用;操纵和设计基因组;开发转基因系统;开发基于基因组的诊断方法。

六、纳米生物技术

基于纳米技术设计药物(包括化学药物、siRNA)运载工具;提升现有药物的效果和应用范围;开发疾病早期诊断与成像技术;设计开发智能纳米材料;开发探测食物和作物中化学物质及有毒物质的传感器,开发农药、信息素、营养成分的纳米运载工具;利用纳米粒子介导基因或DNA在植物中的转运,开发抗虫害植物品种。

七、生物信息学、计算生物学与系统生物学

新一代测序数据分析;计算遗传学;宏基因组学;设计功能分子;理解核酸、染色质、蛋白质结构及其相互作用;标记辅助育种;次生代谢;基因组与蛋白质量组分析。                             

(王玥)

[1] National Biotechnology Development Strategy 2015-2020- announced. http://www.dbtindia.nic.in/archives/7960.2016-01-03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