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海洋塑料垃圾的防治动态及对我国的启示

作者: 2016-03-06 22:03 来源:战略情报研究部
放大 缩小

海洋中塑料垃圾的增加已成为全球海洋污染的重要来源,并对海洋生态系统健康及航行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引起了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重视。防止塑料垃圾进入海洋,并清理海洋中的塑料垃圾,成为各国面临的重大挑战。近期,英国科学家绘制了世界海洋中漂浮的塑料微粒地图,并确定了清理海洋垃圾的最佳地理位置;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通过了禁用塑料的法案,禁止生产含塑料微粒的产品;世界经济论坛发布《新的塑料经济:重新思考塑料的未来》报告,提供了全球有效利用塑料的行动策略。本文基于近期国际上发布的相关研究成果和法律法规,从全球海洋中塑料垃圾的含量、最佳的清理位置,以及治理海洋塑料污染的政策法规和未来行动策略方面对其进行了梳理,并针对我国海洋塑料垃圾污染治理提出了建议,以供参考。

一、全球海洋中塑料垃圾的含量

塑料垃圾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的固体废弃物。世界上的大部分塑料垃圾最后都会变成微塑料(microplastic)形式。微塑料一般是指毫米级别甚至微米级别的塑料碎片,是各种生活用品的添加物(如卫生用品、美容用品中含有的塑料微粒)和工业生产使用的抛光料等,以及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海洋的大块塑料垃圾在海洋中经物理作用形成的塑料碎屑等。

2015年2月13日,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科研人员在《科学》杂志发文[1]指出,2010年全球192个沿海国家和地区共产生2.75亿吨塑料垃圾,约有480-1270万吨的塑料垃圾被排入海洋,其中,来自中国的海洋塑料垃圾最多,为132-353万吨,约占全球该类垃圾总量的30%。2015年12月8日,来自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荷兰、加拿大和法国的国际研究团队发表在《环境研究快报》杂志的文章[2],评估了全球海洋中微塑料的数量和质量,指出2014年微塑料的累计数量范围为15-51万亿个(微粒),重量约为9.3-23.6万吨,而这仅占2010年进入海洋的全球塑料垃圾的1%。该研究结果比以前估计的全球海洋塑料垃圾含量要多,但由于多数海洋中的数据缺乏、模型公式的不同以及对微塑料在海洋中的来源、转换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差距,因此估计的结果相差较大。不过,尽管估计的差距较大,但所有的分析发现,在亚热带环流地区收集到的塑料的浓度最高,在北太平洋的塑料的质量最大。

二、全球海洋塑料垃圾的最佳清理位置

2016年1月19日,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科研人员在《环境研究快报》杂志上发文[3],通过模拟2015-2025年漂浮在海洋表面的微塑料的迁移运输,绘制了世界海洋中漂浮的塑料微粒地图,并评估了两种情景下(即清除海洋最表面的微塑料和减少微塑料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海洋微塑料的最佳清理位置。研究指出,中国和东南亚地区是最大的塑料垃圾输出地区。两种情景下,最佳的塑料垃圾清除位置均主要在中国沿海和印度尼西亚群岛。在这些位置,利用29个塑料收集器(45%的捕获效率),到2025年,可以清除31%的模拟的微塑料质量,相比之下,在夏威夷和加州之间的北太平洋垃圾带仅能清除17%的微塑料质量。海洋表面的微塑料和浮游植物生长的重叠可以减少46%,而在北太平洋垃圾带仅能减少14%的重叠。该结果表明,在靠近岸边进行海洋塑料清除,比在环流中心区域的塑料聚集带更有效,能清除更多的微塑料质量,减少对海洋生物的潜在危害。

三、各国禁用塑料微粒的政策法规

为应对塑料微粒带来的海洋污染危机,2015年12月2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通过了《2015禁用塑料微粒护水法案》 [4],将禁止生产和销售包含塑料微粒的香皂、牙膏、以及身体乳等产品,以防止塑料微粒排入水体,并最终进入海洋。新法案已于2015年12月9日由众议院通过,将于2017年7月1日生效。此前,加利福尼亚、康涅狄格、新泽西、以及威斯康星等州,均已立法对塑料微粒进行了严格限制。

目前,多数国家出台了政策法规限制使用塑料购物袋,其中,比较普遍的做法是使用替代性可降解产品、收取处理费、设置回收箱以及对违反者罚款等,但还未像美国这样出台专门的禁用塑料的法案。

我国颁布的限塑政策是2007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俗称“限塑令”),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但目前这一规定一直难以严格落实,对减少塑料污染的作用微乎其微。

四、防治海洋塑料垃圾的行动策略

从来源上减少塑料垃圾的数量、改善塑料垃圾管理是大幅降低海洋塑料垃圾污染的关键,因此,塑料的有效利用是未来的必然趋势。2016年1月19日,世界经济论坛(WorldEconomicForum)和英国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EllenMacArthurFoundation)联合发布题为《新的塑料经济:重新思考塑料的未来 [5]的报告,指出过去50年来,塑料的使用量已增长了20倍,由于塑料回收的缺乏,塑料废弃物正在快速蔓延陆地和海洋。到2050年,全球海洋中的塑料垃圾的总重量将超过所有鱼类的总重量。报告为全球有效利用塑料提供了行动策略。

报告提出了不让塑料变成废弃物的总体设想,包括:(1)创建一个有效的“后续利用”(after-use)塑料经济,如提高回收的经济性,扩大可重复使用包装的可采纳性和采用可降解包装进行有针对性的应用。(2)大幅降低塑料的“泄露”(如塑料最终进入海洋),包括在高“泄露”国家改进后续利用基础设施,增加系统中保持材料的经济吸引力,减少塑料包装在“逃离”系统时的负面影响。(3)将塑料脱离化石原料,主要包括发展可再生塑料的来源,如生物塑料或来自捕获的温室气体制成的塑料。

报告还提出了实现塑料的有效利用的途径,包括:(1)协作。建立全球塑料协议,并协调大规模试点和示范项目,使所有利益相关者(包括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参与价值链。(2)创新。动员大规模的、有针对性的创新举措,即专注于具有潜在的能产生显著影响的实际举措。继续发展和鼓励在这一领域的科学研究,如寻找能结合功能性和优越的可回收性的超高分子聚合物,以及生物良性材料。(3)沟通。协调和推动对当今塑料使用状况、未来塑料的使用、最佳实践和见解的交流沟通。

五、对我国防治海洋塑料垃圾污染的建议

多项研究表明,我国向海洋中排放的塑料垃圾最多,为进一步控制海洋塑料污染,笔者建议我国亟需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塑料垃圾排放的管理。

1、制定专门的禁用塑料的法律法规。我国实施的“限塑令”不足以严控塑料垃圾的排放,还应从国家层面制定相应的法律来约束含塑料微粒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从而减少塑料微粒在消费品中的使用。

2、改善废弃物处理设施。目前,我国废弃物处理的基础设施缺乏,造成我国塑料垃圾的处理能力和回收利用率低。我国需投入一定的资源改善废弃物处理基础设施,并借鉴国际上已有的一些经验,如通过焚烧发电、造人工岛、以及手工分选高价值的塑料垃圾等积极措施来提高废弃物处理能力。

3、加快清理海岸及海洋现有的塑料垃圾。积极组织政府、民间组织或公众对已排放的塑料垃圾进行清理,并寻找高效的清理方式。还应加强对民众的引导和规范,以提高其减少塑料垃圾的意识。

4、发展和鼓励对海洋塑料垃圾防治的科学研究。目前,国际上开展了众多有关海洋塑料垃圾的研究,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少见。我国应鼓励科研人员开展塑料的性能及其环境行为研究,以提高对海洋塑料垃圾问题的了解和寻求功能优越的替代物质。

(廖琴)

[1]Plastic waste inputs from land into the ocean.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47/6223/768.full
[2]A global inventory of small floating plastic debris. http://iopscience.iop.org/article/10.1088/1748-9326/10/12/124006
[3]Modeling marine surface microplastic transport to assess optimal removal locations. http://iopscience.iop.org/article/10.1088/1748-9326/11/1/014006
[4]Microbead-Free Waters Act of 2015. http://www.mlive.com/news/index.ssf/2015/12/obama_signs_ban_on_microbead_p.html
[5]The New Plastics Economy: Rethinking the Future of Plastics. http://www3.weforum.org/docs/WEF_The_New_Plastics_Economy.pdf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