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3日,美国NSF联合国立卫生研究院和国家食品与农业研究院(NIFA)资助1500万美元用于8个关于动植物与人类传染病相互关系研究的新项目,研究病原体与人类、动物和植物的相互作用,提高全球预测、控制和预防传染病的能力。
(1)预测媒介传播疾病动态的演变项目,由史密森学会承担,到目前为止共约资助250万美元。该项目主要通过使用鸟类和疟疾寄生虫的历史标本记录和模拟80年以来疾病耐性和抗性的进化,建立疾病演化系统,预测疾病随环境变化产生的演变。该项目主要对夏威夷蜜蜂种群进行实验和研究,将加深人们对疾病受环境变化的影响和发展的理解。
(2)哺乳类人畜共生疾病的全球模式、预测及动态研究项目,由卡瑞生态系统研究所承担,目前累计资助200万美元。在该项目中,研究人员将对哺乳动物、病原体和环境条件等大型数据库进行分析,描述哪些特征能够最好地预测人类的动物传染病,帮助人类预测和防御未来新型传染病的威胁。
(3)夏威夷群岛造成肺部疾病的环境与非结核分枝杆菌因子相关性研究项目,由美国国家犹太健康中心负责,目前已资助超过230万美元。该项目首次将影响非结核分枝杆菌生存环境的水土特性、气候因素、人类基因与行为、细菌基因组和潜在的脊椎动物联系在一起建立模型进行研究,通过去感染这种肺病最高的夏威夷地区菌株的对比研究,帮助人们了解这些细菌的生存环境和生活形式,减少人类减少这些细菌的感染。
(4)蜱传播病原体空间生态传染病学研究项目,由欧道明大学负责,2017年约资助54万美元。将主要通过美国和非洲的两个模型蜱媒传疾病(TBD)系统,对蜱媒传染病和其他病原体进行类似的研究,有助于风险评估、控制和教育措施以及土地有效利用的实施。
(5)非洲间日疟原虫对当代寄生虫种群的影响研究项目,由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负责,2017年资助48万美元。间日疟原虫是造成疟疾的最普遍的寄生虫,近年来由于缺乏DARC抗体而不能抑制其传播,研究通过人口健康调查、间日疟原虫的迁移和耐药性等确定感染的风险因素。
(6)袋獾(有袋类动物,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及其传染性癌症传播的演变研究项目,由华盛顿州立大学负责,2017年资助60万美元。该项目主要通过模型研究寄主和病原体进化对疾病传播和的影响。
(7)病原体与寄主相互作用研究项目,由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负责。
(8)西北地区鲑鱼病毒传播的科学框架项目,由华盛顿大学负责。
(牛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