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CRDS报告建议推动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发展

作者: 2025-08-06 15:13 来源:
放大 缩小

519日,日本科技振兴机构(JST)研究开发战略中心(CRDS)发布报告《物理人工智能系统的研发:具身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融合》,旨在推进将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相结合的“物理人工智能”的研发,并创新能够适应实际环境的机器人技术[1]

1、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内涵。物理人工智能是指具有物理实体的人工智能,通过传感器和执行器等物理机制与环境交互,并根据接收到的输入和动作来获取和发展智能。物理人工智能系统是一个集成系统,是以物理人工智能为核心,自主执行行为、学习和决策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以及支持其运行的基础设施。

2、发展方向。报告将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未来发展技术方向归纳为3个方向,即任务执行的高效化、环境适应性以及与人共存。针对这3个方向,报告提出了人工智能机器人应具备的价值特性,并设想了相应应用领域的机器人形象。

1)性能型人工智能机器人:具备自主学习并准确执行多种现实世界任务能力的人工智能机器人。能够在工业领域的高精度作业中再现工匠技艺,并通过在医疗、检查、服务等领域的应用,为解决劳动力短缺和技能传承问题做出贡献。

2)类人型人工智能机器人:能理解人类的意图和动作,并通过互动提升学习和适应能力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在护理、生活支持、教育等需要与人类协作的领域,通过辅助或共同作业构建自然的共生环境。

3)适应型人工智能机器人:具备在恶劣且不断变化的现实环境中稳定工作的能力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在农业、建筑、灾害应对、基础设施检查等户外作业中,在人类难以作业的环境中承担替代或支援任务。

3、研发课题。美国和中国的硬件公司和机构正在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双足和四足机器人中的应用,并已开始在工厂和物流现场进行示范。尽管日本在工业机器人领域拥有市场和技术实力,但在将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于机器人方面落后于美国和中国。因此,为促进日本物理人工智能的发展,本报告提出推进4个研究开发课题。

1)开发能够在现实世界中适应性运行的物理人工智能。克服边缘执行操作中的实时和功耗问题,集成能够根据任务、现场情况和机器人个体特性适应性运行的人工智能和硬件。

2)具身智能研究。多角度研究身体结构和智能的关系、感官反馈、身体化的认知,从认知发展机器人的角度阐明智能的获取过程。

3)安全的物理人工智能系统。通过融入风险评估的设计,构建具备故障容忍和恢复功能的高可靠性系统,并推进安全指南和设计安全的研究。

    (4)关于社会经济影响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整理在社会应用中面临的安全感、隐私、与社会的互动、责任分配等伦理和制度问题,根据与人类的共存度和研究阶段,促进政策应对和学术研究。

(黄龙光)



[1] フィジカルAIシステムの研究開発 身体性を備えたAIとロボティクスの融合. https://www.jst.go.jp/crds/report/CRDS-FY2025-SP-01.html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