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发布高科技议程以提高竞争力和技术主权

作者: 2025-10-14 10:55 来源:
放大 缩小

730日,德国联邦内阁通过《德国高科技议程》[1],开启了联邦政府研究与技术政策的新方向。该议程重点关注对德国发展至关重要的6项优先关键技术和5个战略研究领域,旨在使德国不仅成为顶尖研究的聚集地,更能成为具备竞争力和技术主权的创新高地,推动德国重返国际技术竞争的顶峰。

一、关键技术

1、人工智能

目标1:到2030年,实现德国10%的经济产出基于人工智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人造智能成为核心研究和应用领域的重要工具。

旗舰措施:启动“人工智能机器人助推器”,包括多功能机器人主导项目、展示具身人工智能技术经济应用潜力的示范窗口、扩建面向科学界和经济界的研究基础设施,以及建立测试和继续教育中心;启动关键行业(如汽车、化学、生物技术、清洁技术、医疗、农业食品)和核心研究领域(如材料、气候、生物多样性、能源和可持续研究)的人工智能应用转化主导项目;参与“欧洲共同利益重点项目”(IPCEI)人工智能项目,在全欧洲范围内推动开发面向工业的自主、高度专业化人工智能模型;加速人工智能在未来医学中的使用;支持源自科研领域的人工智能初创企业,在全德国范围内创建有效的孵化环境;支持创新型人工智能初创企业和中小企业,使其在市场上立足并进一步实现规模化发展。

目标2:显著提高人工智能能力(算法、数据、算力、软件工具、人工智能芯片)对科学、研究、经济、管理和社会的可获得性和可利用性。

旗舰措施:至少吸引一家欧洲人工智能超级工厂落户德国;促进工业应用领域分布式数据处理能力建设;启动第二阶段的人工智能服务中心;在人工智能算力方面推动可重用和开源解决方案;加强大学、科研机构和政府研究机构的人工智能算力、数据生态系统以及人工智能和数据能力。

目标3:成为下一代人工智能和全球竞争的核心参与者。

旗舰措施:加强人工智能卓越中心,并加强它们之间以及与用户、创新者和初创企业的联系;启动针对下一代人工智能模型的资助计划;启动“软件工程研究计划”;举办人工智能行动峰会;挖掘人工智能造福社会的潜能,研究人工智能在加强民主法治方面的潜力。

2、量子技术

目标1量子计算领域,到2030年至少建成两台欧洲最高水平的纠错量子计算机,并供用户使用。

旗舰措施:进一步开发最具前景的系统方案,并在未来4年推动逻辑量子比特量子计算机向规模化方向发展;推动面向价值创造和具体用例的软件栈的开发;为初创企业创造有利条件,使其凭借市场化收入实现可持续发展,并承担起量子计算机系统集成商的角色;进一步支持科研机构和高性能计算中心采购量子计算机;确保研究成果快速向工业界转化,关键举措包括建立至少3条试点生产线,以及通过科研机构与应用型工业企业的合作,建立面向具体应用场景的测试中心和用户平台。

目标2:到2030年,确保在量子传感器的帮助下更早地发现疾病,并为该技术至少再开辟一个应用领域。

旗舰措施:启动研发与技术转化中心探索新的应用领域;推动面向工业应用的量子传感器开发。

目标3:量子通信领域,加强并进一步拓展创新生态系统,更充分地纳入最终用户的需求与视角。

旗舰措施:使网络安全和信息通信技术基础设施能够显著受益于量子通信技术;2025年首次投入运行一颗用于量子通信的研究卫星,计划在2026年进行第二颗小型卫星的发射;在“用于安全网络和通信的量子技术”(QuNET)计划框架下开展示范性关键实验,以测试并展示量子通信的性能,2028年进行首次量子中继器技术演示,为长距离量子通信奠定基础。

目标4:加强量子技术领域的专业人才基础。

旗舰措施:通过“量子未来专业人才”议程,加强整个职业生涯的教育和培训;扩大人才吸引及资助措施,并加强对专家的跨学科培训。

3、微电子技术

目标1:实现“德国设计”的高性能芯片,使德国成为欧洲芯片设计中心。

旗舰措施:建设芯片设计能力中心;资助智能且节能的人工智能芯片研发,并推动其在关键产业领域的应用。

目标2:加强芯片技术从实验室到工业应用的转化,并在德国和欧洲构建“先进半导体技术”生态系统。

旗舰措施:启动“欧洲芯片法案”在微电子研究工厂的示范生产线第二阶段,使企业能够便捷地获取先进封装和芯粒等尖端技术;在“欧洲共同利益重点项目”框架内与企业共同支持新型微电子技术的首次商业化应用。

目标3:提高德国和欧洲微电子企业的市场份额,增强德国的技术主权。

旗舰措施:通过微电子战略“研究、专业人才和制造”,使德国成为该领域具有吸引力的投资地;利用欧洲芯片法案所允许的援助法律框架,将芯片、设备和原材料生产领域的新工厂引入德国,同时进一步扩建现有工厂,以此巩固德国作为欧洲第一大芯片生产基地的地位;通过“微电子技术学院”(Microtec Academy)培养微电子技术专业人才。

目标4:增强供应链韧性,减少芯片供应中的关键依赖。

旗舰措施:分析现有供应链中的依赖关系,以及微电子领域新的价值创造机会,并与本国和欧洲相关利益方协调一致,采取相应行动;扩大与国际技术领导者以及多边论坛的合作。

4、生物技术

目标1:加强德国在未来医学发展中的主权,使德国成为健康研究的顶级基地。

旗舰措施:在柏林建立基因与细胞治疗转化中心,开发新型疗法;加强资助利用新型人工智能方法的跨学科项目,将创新药物更快、更低成本地惠及民众;扩大德国的基因组测序能力,推动个性化诊断和治疗的研发。

目标2:把德国打造为全球最具创新力的生物技术中心,建设资源高效、富有竞争力的工业体系,提高德国的价值创造。

旗舰措施:利用工业生物技术颠覆性方法带来的机遇,特别是在与人工智能和工程科学的交叉领域;提高工业生产材料和化学品领域的生物基价值创造;通过“加强生命科学领域初创企业”(GO-Bio next)计划进一步加强从实验室迈向产业界的跳板作用;扩大“工业生物经济”资助计划;在欧盟“欧洲共同利益重点项目”生物技术项目中发挥重要作用。

目标3:利用生物技术开发具有韧性、抗危机能力的未来农业和食品系统。

旗舰措施:通过优化植物保护来保障产量,以生产可持续且尽可能无污染的食品;利用现代育种技术研究农作物的气候和地域适应因素;开发利用可持续食品的潜力;开发替代性蛋白质来源;促进创新的畜禽疾病预防和治疗策略。

目标4:推进创新医疗技术。

旗舰措施:通过工程科学、生物技术与医学的结合,为社会可持续医疗创造新选择。

5、聚变与气候中和能源生产

目标1:使德国成为聚变技术的创新引领地,让德国企业成为全球市场和创造就业机会的领导者。

旗舰措施:制定联邦政府“聚变行动计划”;制定“聚变能研究与创新路线图”;建立和扩大聚变电站的研究基础设施和技术示范装置;启动新的资助计划,涵盖范围从聚变研究的探索性方法到聚变基础技术。

目标2:为未来全球市场开发“德国制造”的能源技术,使德国制造商在可再生能源国际竞争领域中占据领先地位。

旗舰措施:启动新的能源转型现实实验室,以在系统维度上测试能源创新技术;启动深层地热能研究计划;启动“未来氢能”(Hydrogen4Future研究中心,以加强新一代技术发展。

6、气候中和交通

目标1:在德国建立具有竞争力的电池生产和回收系统,并嵌入欧洲生产网络。

旗舰措施:加强电池研究,建立以电池材料、电池生产和固态电池为重点的电池能力集群;通过“电池研究制造”设施在德国和欧洲建立一个全新的工具,其重点在于“从实验室到工厂”的转化以及与工业界的紧密衔接;通过垂直应用联盟,建立电池产业的新价值链;提升电池产业作为关键产业的竞争力。

目标2:加强德国作为欧洲替代驱动技术和气候友好型燃料研发基地的地位,使德国成为全球领先的供应商和欧洲最大的技术出口国。

旗舰措施:大幅增加对各种电子燃料(E-Fuels)生产技术的研发资助;通过碳捕集与利用技术规模化倡议,在2029年前证明,通过整合选定的碳源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可扩大甲醇作为能源载体的气候友好型生产,同时证明甲醇可直接应用于交通领域或作为电子燃料的前体材料。

目标3:使德国成为自动驾驶的领先市场,加强在地面交通、航空和航运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并成为新交通技术销售和使用的创新领导者。

旗舰措施:将航空研究聚焦于兼顾环境保护和效率提升的技术;制定航空研究优先技术领域和技术模块的总路线图;促进国家超级环线示范线路研发;进一步发展造船海运研究计划,以加强驱动装置脱碳、水下机器人和更高程度船舶自动驾驶等领域的新技术;通过海运研究计划推动迫在眉睫的关键技术研发,以确保航运业气候目标的实现;在欧洲海运工业战略制定中发挥积极作用,加强海洋价值链和海洋工业的创新能力与独立性,实现航运业脱碳;在城乡示范区开发未来交通系统;遴选、建设面向气候友好型城市及区域无人机应用市场和应用场景的转型集群,研究、开发和测试可扩展的无人机商业模式与创新,以实现气候友好型的城乡交通;大力投资开发面向未来交通的基于人工智能和数据的解决方案;推动构建交通-生态系统,为自动驾驶汽车整合到公共交通整体系统提供接口。

目标4:加强汽车工业的可持续性和资源保护,并确保其独立于地缘政治条件。

旗舰措施:为可回收汽车零部件领域的研究与创新奠定基础;实施基于欧洲共同规范和标准的全欧双向充电,提高电动汽车的充电效率。

二、战略研究领域的技术驱动创新

1、航空航天

技术驱动项目:制定航空战略,统筹考虑民用和军用航空工业问题,加强航空交通枢纽地位;保持技术领先地位并加强民用航空领域的产业高科技能力,为德国企业在未来飞机代际竞争中奠定坚实基础;发展和加强中心架构,例如“航天创新中心”;制定航天战略,重点关注应用导向和商业化,并吸纳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参与;支持持续发展欧洲业务卫星计划,如伽利略导航卫星计划;加强对先进空中交通的新应用和创新商业模式的研究。

2、健康

技术驱动项目:促进医学数据集的连接、使用和开发;挖掘数据驱动型健康研究的潜力;依托医疗技术和智能技术推动医学和护理领域的突破。

3、安全与国防研究

技术驱动项目:在特定技术领域建立“安全与国防创新中心”,促进民军用研发合作;发布6G研究路线图,用于研究和开发下一代安全且具有韧性的通信技术;通过新的研究框架计划调整网络安全研究,以应对变化的威胁形势,并加强经济、科学、社会和国家的网络韧性;评估利用“联邦突破性创新机构”(SPRIND)支持国防领域的可能性。

4、海洋、气候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技术驱动项目:通过负排放和气候中和技术为新的经济动能奠定基础,并加强工业和中小企业的脱碳创新;扩大对循环经济的研发、技术和创新支持;更新德国科考船队;在森林、沼泽地和海岸等与气候相关的生态系统领域,建立应用导向、国际领先的研究能力和基础设施;支持渔业领域的能源转型;与德国北部各州共同推进德国海洋研究联盟的长期稳定运行;加强自主和机器人系统在海洋、气候和生物多样性研究以及农业科学中的研发与应用。

5、人文与社会科学

技术驱动项目:通过新框架计划加强人文与社会科学;促进人文与社会科学数据能力和基础设施的扩展;在“实证教育研究”框架计划下创造未来教育体系的知识根基;加强魏岑鲍姆研究所(Weizenbaum Institute),以促进互联社会的发展;加强关键技术领域已建立的其他专门机构,例如农业食品系统中的“人工智能与数据加速器”(KIDA);加强社会政策研究。

(葛春雷)



[1] Hightech Agenda Deutschland. https://www.bmftr.bund.de/SharedDocs/Publikationen/DE/L/1105496_Hightech_Agenda_Deutschland.pdf?__blob=publicationFile&v=10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