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弭差距,先从制度着力

作者:张林秀 2014-06-16 20:28 来源:人民日报
放大 缩小

  ►未来20年我国新增劳动力的1/3将来自贫困地区,投资现在的农村教育就是投资国家的未来

  ►不能让平均数掩盖背后差距,教育投入要更多投向农村贫困地区

  ►建议把义务教育扩展到高中阶段,在农村率先实行12年义务教育

  辍学率高,发展能力差,影响未来人力资本储备

  贫困经济学有一个铁规律:今天的收入差距+今天的人力资本差距=明天的收入差距。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林秀说,未来20年我国新增劳动力的1/3将来自贫困地区,需要加大国家投入以避免农村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某种意义上,投资现在的农村教育就是投资国家的未来。”

  城乡基础教育差距多大?

  “一定要看到平均数背后的差距,尤其是农村贫困地区与城市的差距。”长期从事农村教育研究的张林秀分析:

  在受教育程度方面,区域差异明显。从平均数看,2010年我国初中、普高学生辍学率分别只有2.3%、2.0%。但据中科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等机构发起的“农村教育行动计划”调查,西部贫困地区初中生的届辍学率达25%,而高一学生流失率达6.6%,中等职业学校一、二学年学生累计流失率高达33%。农村孩子过早辍学,将影响国家未来的人力资本储备。

  学生发展能力差异也很大。世界银行一项标准化测试显示,我国贫困地区四年级学生比城市学生成绩落后两年。而在一些中西部贫困县,儿童能力发展滞后的比例高达六成。

  营养不良现象普遍。农村教育行动计划的研究发现,贫困地区1/3的孩子都有贫血,2/5的孩子有寄生虫感染,超过10%的孩子有视力问题没有得到纠正。所有这些问题,导致他们在起点上就比城里的孩子差了一大截。

  “人力资本培养是提升贫困地区竞争力的最根本条件,现在我们如果错过这个时机,势必影响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甚至难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张林秀认为。

  投入差距扩大不容忽视,制度顶层设计待加强

  这些年国家投入不断加大,为何农村教育依然“贫血”?

  “欠账大、投入不足是重要原因。”张林秀说,统计显示,从1995年到2010年,虽然农村小学生生均投入增长快于城市,但城乡投入差距依然从151元扩大到807元。长期以来的投入不足,使贫困地区教育基础设施落后、师资不强,影响学生整体素质提高。

  教育负担重也是一个原因。张林秀说,尽管国家实行了“两免一补”等措施,但对一个贫困家庭来说,减免了学杂费,其他教育成本仍然较重。对一些贫困县调查显示,一名寄宿初中生一年的生活费接近家庭人均收入,如果继续上高中,投入更大,3年的总学费相当于贫困家庭人均纯收入的10倍。

  教育项目缺乏顶层设计。张林秀说,提升人力资本是一个系统工程,目前政府投入多用于公共设施、教学设施等方面,对儿童健康、心理和生理等方面重视不够。提升农村教育质量不是简单的盖教室、添设备,应把营养、健康和教育串连起来,打通教育、卫生等部门之间行政职能,形成合力,弥补缺陷和不足。

  重点关注贫困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应在农村率先实行12年义务教育

  如何弥合城乡教育差距?

  “政府要做出制度性的改变。”张林秀说,现在国家每年教育经费已经占到GDP 的4%,下一步的问题是如何用好这笔钱。她认为,这些投入应该瞄准薄弱环节,更多地投到农村贫困地区,投入到基础教育、义务教育阶段,进一步关注贫困农村学前教育。

  针对教育投入体制,她认为,从教育投资收益来讲,教育公共投资(特别是义务教育)的直接获益者是国家,考虑到贫困地区的投入困难和大量流动儿童的存在,贫困地区和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应该由中央政府来统筹解决。

  针对贫困农村孩子高辍学率问题,张林秀认为,根据中国的国情,应把义务教育扩展到高中阶段,从9年扩到12年。她建议在农村率先实行12年义务教育,这样可以巩固农村高中入学率,不让农村孩子过早流向社会,同时也能向高等教育输送更多合格的农村学生。

  从减少辍学的研究实践看,当前“有条件的现金转移支付”方式最有吸引力。农村教育行动的研究显示,一学年给一个学生家庭提供1000元补贴,可以降低贫困地区初中生辍学率60%。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