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库的新使命与新责任

作者:万劲波 2014-07-28 16:10 来源:中国科学报
放大 缩小

  6月17日,《中英联合声明》指出,改革和创新对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双方愿指定相关智库合作举办中英改革和创新论坛。

  智库,也称思想库,是专门从事战略与政策咨询的研究机构,被称为继行政、立法、司法、新闻媒体之后的“第五种权力”载体。当代绝大多数公共决策涉及到科 技,要以科学为依据进行决策,会影响到公众利益,公共决策问题的复杂性、综合性、变化性、不确定性、不可预见性及政策间的相互影响比以往大大加强。政府面 临从海量信息中及时筛选有效信息、获取政策思想的压力,必须广泛咨询智库意见进行科学决策,同时广泛征询公众意见,构筑坚实的民意基础。

  智库作为稳定的、相对独立的政策研究机构,汇聚了各学科、各领域的知识精英,在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两方面都能发挥专业优势。虽然现代智库及相关研究源自 西方,但类似“智库”的“门客”“幕僚”“智囊”等组织在古代中国早已出现。上世纪80年代初兴起的领导科学、软科学和科学学研究,本质属于广义的智库研 究范畴。现代智库不仅为各国政府决策提供思想支持,也为人类共同应对生存与发展、全球和区域治理、国际经济社会和安全等难点热点问题提供意见和建议。政府 越来越重视智库建设和智库交往,期待智库能用扎实的研究为科学决策和国际交流提供高质量智力支持,增加公共决策的科学性与前瞻性。

  智库 已成为外交关系的重要主体。智库外交作为多轨公共外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政府外交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作为国家科学决策 的外脑,丰富政府外交的内容形式,拓宽公共外交的参与渠道;二是作为国际关系的理性交流平台,提供敏感问题的对话场所,试验外交政策的可行性与可接受性。 2013年3月19日,习近平主席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表示,中方支持主席国南非把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外汇储备库、工商理事会、智库理事会等 列入会晤筹备重点。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题为《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演讲,明确提出要促进青年、智库、议 会、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等的友好交流,为中国—东盟关系发展提供更多智力支撑,增进人民了解和友谊。今年3月28日,习近平在柏林同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 会谈,强调要加大政府、政党、议会、智库交往。6月17日,《中英联合声明》指出,改革和创新对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双方愿指定相关智库合 作举办中英改革和创新论坛。

  智库已成为外交事务的重要平台。顶尖智库通常会对本国政策产生重要的影响,诸如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德国科尔 伯基金会、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等全球知名智库,其国际影响力和声誉是所在国开展公共外交的重要平台,中国 问题是这些智库持续关注的焦点之一。中国领导人选择在顶尖智库发表演讲,可以影响其研究人员、决策者以及社会公众,使对方对中国有更准确的了解。3月28 日,习近平应德国科尔伯基金会邀请,在柏林发表重要演讲。4月1日,习近平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发表重要演讲,称赞经过半个多世纪发展,欧洲学院不仅成 为欧盟的重要智库,而且成为“欧洲政治精英的摇篮”。6月18日,李克强在伦敦面向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和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发表题为《共建包容发展的 美好世界》的演讲,系统阐述中国发展及其对英国和世界的积极影响。

  中国智库的能力建设有待加强。智库发展水平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 成部分。2007年5月,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到高校调研,要求高校充分发挥智库、人才库的作用。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 库作出重要批示。2013年7月,习近平考察中国科学院,对中国科学院提出了“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的殷切希望。今年6月,习近平在两院院士大会 的讲话中要求“两院要组织广大院士,围绕事关经济社会及科技发展的全局性问题,开展战略咨询研究,以科学咨询支撑科学决策,以科学决策引领科学发展”。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完善智库信息获取及提纯机制,是保证高质量思想产品产出的基础条件。世界顶尖智库在全球及本土拥有广泛分支机构,是其聚集各领域 优秀人才、获取广泛优质信息流的组织载体。多元化的客户和资助者,连同其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为智库带来广泛信息,促使智库研究更加多元化、专业化。

  中国智库的国际影响力有待提升。智库主要通过政策咨询、研究报告、高层交流、媒体、会议、“旋转门机制”等形式对决策者和社会公众产生影响力,也通过人 际关系网络、客户网络以及合作交流网络产生影响力。据《光明日报》报道,美国布鲁金斯学会、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等著名智库在推动 2013年中美元首“庄园会晤”上扮演了早期建言者的角色。2001年成立的“博鳌亚洲论坛”,作为一个非政府、非营利性国际组织,已成为有关国家政府、 工商界和学术界领袖就亚洲及全球重要事务进行高层对话的平台。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于2009年7月、2011年6月在北京举办了首届、第二届“全球智库 峰会”,时任副总理的李克强出席开幕式并发表大会主旨演讲;2013年6月在北京举办了第三届“全球智库峰会”,李克强总理接见了部分与会代表并同他们举 行座谈,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出席开幕式并发表大会主旨演讲。与国际顶尖智库比较而言,中国智库的发展存在领军人才匮乏、国际化网络薄弱、沟通渠道单一、缺乏 稳定资金、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平台型智库多,研究型智库少。

  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需求相比,与中国大国地位和软实 力提升的长远需求相比,中国智库的能力和水平明显存在较大差距。公共智库研究缺乏长期的稳定性和相对的独立性,民间智库发展缺乏规范化、程序化的制度安 排。很多机构都提出了“建设一流智库”的宏伟目标,正在深入推进“新型智库”建设,如何创新体制机制、优化组织运行、集聚高端要素、提升研究水平、严格过 程控制和品牌管理、拓展影响渠道,是智库必须承担的新使命和新责任。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