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技发展趋势

作者:相建海 2015-10-23 11:51 来源:人民日报
放大 缩小

  走向远洋深海 走向大科学时代

海洋是生命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及载体。占地球表面71%的海洋兼具生命摇篮、资源宝库、风雨温床、贸易通道和国防屏障的重大功能。我们要持续利用和科学管控海洋,就必须对其进行深入了解和理性保护。重大而迫切的需求强劲驱动着海洋科技进入新时代,由此产生的发展趋势引人注目。

  跨国合作的前沿性科学研究不断推进。人类可持续发展、全球气候变化、能源与金属矿产等战略性资源保障,这些全局性、长远性的重大问题与海洋休戚相关。不过,较之陆地,广袤的海洋对于人类来说仍是迷雾重重,客观上需要国际联手合作、协同创新。正因如此,大规模、大尺度跨国合作的前沿性科学研究项目应运而生,国际大洋综合钻探计划、国际海洋生物普查计划、海洋生物地球化学与生态系统整合研究等相继开展。其中,历时10年的国际海洋生物普查计划使海洋已知物种增加了2万多种,绘制了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和底栖生物量分布图。此外,一些新计划也已开展,如国际海洋发现计划已颁布并于2013年实施。我国发起的首个海洋领域大规模国际合作研究计划“西北太平洋海洋环流与气候实验”获得国际科学组织批准并开始实施。在大型国际计划的指导和引领下,海洋科学研究得到了空前发展。

  围绕海洋科技主导权和制高点的争夺日益激烈。海权是“国家主权”概念的自然延伸。海洋对临海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有决定性意义。“谁能有效控制海洋,谁就能成为世界强国!”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一再证明了海权论鼻祖马汉的惊世之言。明末以来,我国海权渐行渐弱乃至丧失殆尽,神州大地受尽列强欺凌。强国必须强海,强海先强科技。海洋科技水平及其创新能力在未来的竞争中将占据主导地位。以“权益、安全、财富、健康”为核心,围绕海洋权益维护、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环境安全,国际上展开了激烈的海洋竞争。为成为“海洋强国”,各主要临海国家纷纷推出了新海洋发展战略和海洋科技发展规划,围绕国家发展目标加大投入,以抢占先机。科技主导着新一轮世界海洋竞争的话语权和主动权,不仅决定一个国家开发利用海洋的深度和广度,更决定该国在全球的地位与作用。

  大科学、高技术、超大工程特征突出。当今时代,在海洋科技方面,大科学的研究目标宏远、投资巨大、多学科交叉,并且要依赖昂贵复杂的设备与平台,如大范围、高精度、多参数海洋观测与大数据解析,洋底地形地貌精细作图,全球气候变化与海洋生物多样性响应等科学计划的开展。通过海洋卫星、高频地波雷达、海底观测设备等,海洋观测进入陆海空全方位、立体综合观测时代,并向实时化、系统化、信息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当前发展的主要高技术包括海洋环境监测技术、海洋资源勘探开发技术和海洋生物技术等。航空母舰、极端工况条件下无人操控船舶、天然液化气运载船、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和载人深潜器等则是超大海洋工程的代表。在海洋科技发展过程中,科学与技术深度融合、工程和产业一体贯通已成为明显趋势。

  既注重陆海相统筹,又走向远洋深海与南北两极。当前的主要海洋科技活动仍然与近海和海岸带相关,注重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这是因为约占地球面积8%的海岸带向全球贡献出约1/4的生物生产力,提供了90%以上的海洋水产和有价值的生物资源,世界60%以上人口生活在沿海大约60千米的范围内。然而,这并不排斥人类将目光投向远洋深海,投向南北两极。远洋深海相关重大资源能源、环境效应和生命过程问题已成为海洋科学研究的新焦点。南北两极冰川消退和永冻土融化有可能大规模泄漏甲烷,将对全球气候产生重大影响,对此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同时,海冰融化使北极海底油气资源开发变为可能,北极航道开通对区域航运安全会产生重要影响,引发环北极诸国乃至世界的广泛关注。各国纷纷打造新一代破冰船、海洋资源勘探船和海洋油气开发新装备,海底资源探测和开发能力建设得到空前发展。

  孵化和催生新兴蓝色经济。发达的海洋经济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国家重大需求驱动海洋高技术快速发展,也正在催生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海洋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海洋生物资源高值利用新产业群的兴起。全球以知识为基础的蓝色经济已见端倪,海洋经济发展正如火如荼、方兴未艾。

    (作者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