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教峰:走好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

作者:潘教峰 2016-03-19 08:48 来源:瞭望
放大 缩小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统领,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总体部署,将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创新发展理念贯通全篇,可以说“十三五”规划是一个接续奋斗、创新圆梦的规划。

  把创新摆到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还因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今后五年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阶段,面临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的历史性交汇,面临着发展的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的问题,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不足,已经成为影响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

  抓住机遇、破解难题,必须靠创新。惟有创新才能赢得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下好创新这步先手棋,激发调动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这就指明了我国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方向、目标和着力点。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好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要找准关键掣肘,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先行先试,在深化改革、务求实效中探索新路。

  走好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首先应围绕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统筹好当前和未来发展。科学研判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大势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十三五”规划基础上,立足5至10年发展需求,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科技与经济结合不紧密、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企业创新能力比较薄弱的问题,着力解决原创能力不强、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着力解决影响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等创新要素充分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问题,攻克转方式、调结构的瓶颈约束,提质增效升级,推动发展向中高端水平迈进,摆脱对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依赖。着眼未来10至30年长远发展需求,坚持自主创新导向,塑造引领型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不断增强竞争新优势,使创新成为财富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经济社会发展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变到创新驱动。

  其次,明晰重要领域,做好战略布局。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领域,构建创新引领和支撑发展的技术和产业体系。

  ——推动信息网络技术与制造技术、材料技术、农业技术等的融合,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网络制造、柔性制造,促进制造业、农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升级,构建创新引领和支撑“中国创造”的技术和产业体系,使生产更加智能化、自动化、个性化,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

  ——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推进资源高效与循环利用,摆脱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增长模式,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构建创新引领和支撑“美丽中国”建设的技术和产业体系,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使人们享有舒适的人居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改善民生福祉,发展优质化、营养化、功能化的农产品,发展低成本、高效率的医疗服务模式,发展绿色、智能、宜居的城市,促进城乡重要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全面提高公共服务保障水平,构建创新引领和支撑“健康普惠中国”建设的技术和产业体系,使人们享有更好的医疗和教育、更便捷的交通和通讯、更可靠的社会保障,实现经济社会与人民健康协调发展。

  ——面向经济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军事安全、社会安全等新安全体系的重大战略需求,发展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防范技术,强化公共安全基础和体系建设,提高监测预警能力和应对处置能力,构建创新引领和支撑“安全中国”建设的技术和产业体系。

  第三,聚焦主攻方向,务求战略突破。坚持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以重点突破带动全面提升。已经实施的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面向2030年新部署的一批重大科技项目,或是卡脖子的关键核心问题,或是未来竞争的科技制高点,牵一发而动全身,体现国家战略意图,关系国家竞争力和国家安全。要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以项目实施为主线,汇聚创新资源,创新组织模式,政产学研紧密协同、持续攻关,务求尽早突破,加快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战略性产品,打破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开辟产业发展新方向、新增长点。同时,密切关注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选择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性科技问题,超前部署,集中攻关,加快赶超或实现引领,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国家安全。

  第四,从实际出发,差异化推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在政策上不能一刀切,应考虑发展的阶段性、区域的不平衡性、领域的差异性,选准切入点和突破口,支持优势区域和重点领域率先发展。

    原文链接:http://page.palmtrends.com/show.php?id=l3ptAaPzglM74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