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紫金传媒智库向全国发布《中国民众的经济信心指数报告》

作者: 2015-12-28 15:22 来源:紫金传媒智库
放大 缩小

  江苏紫金传媒智库最新发布的《中国民众的经济信心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整体国民整体经济信心指数为56.68,高于50的强弱分界线,总体仍呈乐观状态。

  同时,预期经济信心指数为65.72,比当前经济信心指数(47.64)高18.08点,表明民众对中国未来经济状况更为乐观。

  紫金传媒智库数十名专家学者通过对北京、上海、沈阳、铁岭、郑州、洛阳、成都、宜宾、南京、苏州、徐州、深圳、东莞等13座城市共计5300个城乡居民在国家经济发展、就业形势、个人收入和消费意愿等四个方面的当前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向的评价进行调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女性较男性略显乐观

  总体上男性经济信心指数为56.16,女性经济信心指数为57.81。女性相比男性的经济信心指数略高。报告认为,女性经济信心指数略高,可能反映了女性对于经济态势本身的关注和敏感程度相较男性略低,也可能体现了两性间在所承受的经济压力上的差别。

  年龄差异呈正U曲线

  各个年龄阶段信心指数差异明显呈倒U曲线,呈现中间低,两头高的趋势,即18岁以下和60岁以上这两个年龄段对经济持较为乐观的态度,而30—39岁,40—49岁这两个年龄阶段对经济的信心指数较低。尤其是40-49岁这一群体,其当前和预期的经济信心指数都是最低的。

  报告指出,可能原因是:30—39岁和40—49岁这两个阶段的群体作为主要的劳动力来源,对经济形势变化会更为敏感,体验会更为深刻。而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由于不直接参与劳动力市场,对经济形势变化关注相对来说较少。同时,中年人承担经济压力较重,直接影响他们对于自身经济状况满意程度。

  经济信心指数与经济社会地位正相关

  失业或下岗人员经济信心最低,只达38.58;其次是农民和工人,分别为42.84和43.15。军人和离退休人员当前的经济信心位居前列,分别是65.66和61.75。

  对于未来经济的预期,党政机关干部、离退休人员、军人和学生群体信心明显居高,基本上都在70点左右。

  经济信心指数与职业的经济社会地位之间呈现出正相关。报告认为,这一方面体现了不同职业群体收入的高低、稳定性及增长速度上的差异,另一方面体现了不同职业群体对于国家经济状况的关注和敏感程度上的差别。

  城市居民当前经济信心高于农村居民

  城市居民当前经济信心指数为50.72,明显高于农村居民45.65,且都处于较低水平。但城乡居民对于未来经济信心差异不大且都较高,其指数分别是64.6和65.96。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未来的经济信心农村居民超过城市居民。

  总体看来,城乡居民经济信心指数基本持平,城市略高于农村。报告认为,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相对于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对今年的收入状况满意度更低。

  中产阶级信心指数高于低收入群体

  调查显示,中产阶级的当前和预期的经济信心指数都要高于低收入群体的经济信心指数。社会低收入群体对经济的当前和预期的信心相对不足。

  报告依据1)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2)学历在本科以上;3)职业为党政机关干部、企事业管理人员、公司职员或个体劳动者这三个标准,得出符合中产阶级定义的人数。其当前和预期的经济信心指数分别为:51.56和64.08。总体经济信心指数为57.82,中产阶级的信心指数高于平均水平。

  依据1)职业为失业或下岗;2)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且不是学生这两个标准,得出符合低收入群体定义的人数。其当前和未来的经济信心指数分别为: 41.83和62.13。总体经济信心指数为51.98,低于平均水平。

  地域差异方面,通过对所调查的城市分类比较显示,一线城市与二线城市经济新兴基本持平,三线城市略低;东部城市的经济信心指数略高于中部和西部城市,而后两者基本持平;南方城市的经济信心指数略高于北方城市。

  调查还发现,党员、民主党派与共青团员对于经济发展的信心比非党派更高,表明在政治上有归属感的群体对经济发展的态势更乐观。文化程度与经济信心指数之间关系不太明确,即不同文化程度的群体对经济形势的感知没有太大差异。■

  报告全文:紫金传媒智库:中国民众的经济信息指数报告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