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府入股英特尔 产业政策面临重大转变

作者: 2025-11-12 11:11 来源:
放大 缩小

822日,美国商务部宣布以89亿美元收购英特尔10%的股份,成为这家芯片巨头“最大股东之一”[1]。这笔资金中,57亿美元来自《芯片与科学法案》尚未支付的补贴,32亿美元来自另一项安全芯片政府拨款计划。此举不仅是对一家企业的救助,更体现了美国产业政策的历史性转变,政府从市场“修理者”变为“塑造者”,直接入股私营企业以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技术领先地位。

一、交易实质:隐性干预走向显性化

英特尔近年来遭遇严峻挑战。作为美国唯一一家能在本土生产先进芯片的企业,其技术水平却落后于台积电。自2024年初起,英特尔股价已下跌超过50%,今年第二季度亏损更是扩大至29亿美元,产品线在人工智能时代已然过时。此外,英特尔原计划在俄亥俄州建设芯片制造中心,但因财务困境,该工厂的建设已被推迟至2030年以后。

本次股份收购,加上此前已获得的22亿美元补贴,美国政府对英特尔的总投资额达到111亿美元。协议条款特别规定:美国政府不会寻求在英特尔董事会直接派驻代表,不拥有董事会席位或其他“治理或信息权”。除少数例外情况外,政府同意在需要股东批准的事项上与公司董事会投票保持一致。

这次入股标志着美国产业政策的显著转变。学术界对于美国产业政策长期存在三种观点:无产业政策论、有限产业政策论和干预型产业政策论。近年来,随着美国在半导体等战略性产业领域实施选择性产业政策和大国竞争导向的抑他性产业政策,第三种观点渐趋上风。

二、战略考量:中美竞争与AI霸权

美国政府的此次行动背后是对华竞争和人工智能霸权的考量。英特尔是美国试图在高端芯片制造领域夺回领导地位的最佳选择。特朗普政府的目标很明确:让英特尔留在美国,提高国内生产能力,满足美国各行业对半导体的广泛需求。

保障供应链安全是另一重考量。分析人士指出,支持英特尔和重振美国高端芯片制造是为了减少“外国供应冲击”风险,如海外制造厂可能关闭的情况。

三、全球影响:芯片产业格局重塑

惠誉评级警告称,美国政府入股英特尔可能会扰乱全球芯片市场,意外导致产业效率低下。这种干预可能为全球芯片业带来大范围的效率损耗,打乱英特尔及台积电等芯片代工厂在美国的投资节奏。如果美国政府迫使英特尔在未验证技术或确保重要客户时加速投资俄亥俄厂房,可能对英特尔的现金流和信贷状况造成压力。

四、未来展望:企业干预型政府的新模式

美国政府入股英特尔可能只是开始。有报道称,特朗普政府还考虑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补贴资金,换取美光、台积电和三星等芯片制造商的股权。这种“企业干预型政府”模式越来越表现出积极嵌入市场经济体系,弥补市场不足甚至形塑产业链和市场体系的特征。

企业为政府议程服务已成为一种全球趋势。在日本,芯片制造商Rapidus正获得约2万亿日元(约合933亿元人民币)的政府援助。欧洲也在增加对该地区国家的投资支持。

全球芯片产业竞争已演变为国家间战略竞争的核心战场。美国政府直接入股私营企业的做法,标志着其产业政策的历史性转变。这一转变将如何影响全球半导体格局,仍需持续观察。但可以肯定的是,自由市场竞争的时代正在过去,国家资本与战略需求深度交织的新模式正在开启。

 (李宏 张秋菊 赵梦珂)



[1] U.S. government takes 10% stake in Intel, as Trump expands control over private sector. https://www.cnbc.com/2025/08/22/intel-goverment-equity-stake.html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