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CSIS报告评论南海争端对能源安全的影响

作者: 2018-03-12 19:29 来源:
放大 缩小

2017128日,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1]针对敏感的南海问题发布《亚洲地区海事纠纷对亚洲能源安全的影响》报告[2],概述了其在20171019日举行的CSIS能源安全圆桌会议的核心内容。报告讨论了南海地区的能源安全形势及南海争端的现状,并从美国战略角度出发,讨论了东南亚地区海事纠纷的背景及其对该地区国家能源安全的影响。报告内容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其相关结论也存在主观妄断。本文将客观介绍该报告的核心观点,以供参考。

、亚洲地区海运路线将是全球石油贸易的新干线

报告预计亚洲原油进口量将从2014年的1900万桶/天增加到2030年的3100万桶/,主要增长将来自亚洲发展中国家。具体而言,除中国和印度以外的亚洲非OECD国家增幅将达33%,即从2015年的800万桶/增长至2035年的1100万桶/,而中国消费量将从1200万桶/增长至1900万桶/,印度消费量将从410万桶/增长至920万桶/。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消费量预计将保持稳定甚至下降,但是这些经济体将继续依赖进口石油,尤其是来自中东的石油。在亚洲消费总量增加的同时,北美和欧洲的石油进口量预计将从2014年的1800万桶/下降至2030年的1300万桶/,基本上消除了从中东进口的需求。中东石油的出口量预计将从2014年的1700万桶/增加到2030年的2500万桶/,这些增长量几乎都将被运往亚洲。

、东南亚区域内天然气依赖度下降,但液化天然气(LNG)的区内运输和区域外进口仍将增加

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文莱等国家的天然气满足了东北亚大部分的LNG需求。此外,东南亚也正在进行多项LNG再气化项目,并从日益增长的LNG贸易中获益,越南、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的LNG基础设施建设也正在进行。但是整体上东南亚需求仍在增加,泰国LNG需求量预计将从2016年的290万吨/年增加到2025年的2000万吨/年,2036年增加到3400万吨/年,因此,LNG的区内运输和区域外进口仍将增加。

、南海能源航运通道破坏将对东北亚能源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通过马六甲海峡运送的原油对于全球石油贸易至关重要。2014年通过马六甲海峡的油轮数量为7700艘(通过霍尔木兹海峡数量为10600艘),其重要性会随着亚洲对中东石油的需求增长而继续增加。至2040年,马六甲海峡的油轮通过量预计将大幅度增加至12200艘左右,增幅超过60%。通过马六甲海峡的大部分油轮在去东北亚市场时也将途经南海。马六甲海峡也是重要的LNG运输通道,2014年约有2400艘东进的油轮通过,预计2040年这一数字将略升至2600艘左右。此外,马来西亚和文莱将依靠南海来运输LNG,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的LNG运输也会有一些过境南海。

、南海地区石油和天然气不具备开发的经济前景

南海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在全球范围而言非常小,天然气储量为190万亿立方英尺(TCF),占全球储量的2.9%,石油储量为110亿桶,占全球储量的0.6%。若按照亚洲2016年油气消费水平折算,南海天然气储量仅能满足约7.5年消费,而石油储量则不足1年。鉴于深水盆地开采成本高,且目前全球天然气供应过剩导致价格整体低迷,因此,南海争议地区天然气产量在可预见的未来仍将保持不变。(刘文浩)



[1] CSIS成立于1962年,是现在美国国内规模最大的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机构,是具有保守色彩的重要战略和政策研究智库,素有强硬路线者之家冷战智库之称,对共和党政府具有重大影响力

[2] The Impact of Regional Maritime Disputes on Energy Security in Asia. https://www.csis.org/analysis/impact-regional-maritime-disputes-energy-security-asia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