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减贫和共享繁荣进程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作者: 2018-04-08 14:23 来源:
放大 缩小

222日,世界银行(World Bank)发布了《中国减贫和共享繁荣进程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报告[1],对中国政府在促进经济增长与减少贫困方面的工作做了评价,并给出了相关建议。

一、对经济发展与减少贫困方面的评价

1、高度赞赏中国对消除贫困、共享繁荣与包容性增长的承诺

报告高度赞赏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描绘的中国新的长期发展愿景。十九大报告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重新定义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性。十九大报告也特别关注收入不平等、医疗、教育、养老以及空气、水和土壤污染等问题。发展是解决国家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中国政府现在要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均等性。

2、中国经济历史性的高增长成就了史无前例的减贫速度和规模

中国政府通过广泛的改革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从一个以政府为主导的计划性封闭式农业经济体转变为一个市场化的开放型城市经济体。1978-2014年,中国实际人均收入增长16倍,工人实际人均产出提高12倍。按照每天生活费1.90美元(按购买力平价计)的国际贫困线,中国的极端贫困率从1981年的88.3%下降至2013年的1.9%,这意味着中国经济腾飞使超过8.5亿人摆脱了贫困。

3、当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再平衡进程已经开启

2000-2010年,中国实际国民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10.4%2012-2015年降到7%-8%2016年增速进一步放缓至6.7%2017年保持在6.9%这一相对较高的水平。从经济发展规律来看,一个国家到了中国目前的人均收入水平,由于要素积累对增长的贡献开始下降,增速下滑是可预见的。中长期来看,增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改革的力度:如果实行重大改革,则2020-2024年期间的预期年均增长率可达6.8%;如果改革有限,则预期年均增长率为5.7%。中国经济正在进行再平衡,目前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超过投资,服务业在经济中的占比也已超过工业。由于世界经济趋于疲弱,全球金融危机前中国的外部盈余占GDP的近10%,现在则不到3%。鉴于过去数十年来经济快速增长是减贫的主要推动力,因此需要密切监测经济增速放缓对减贫的影响。并且对剩余贫困人口而言,经济增长对减贫的作用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此外,中国经济正在经历结构性转型,这给未来的贫困发展动态增加了变数。人口老龄化、向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转型会对贫困产生何种影响,也需要密切监测。

4、中国正稳步消除极端贫困,但易陷入贫困的人口依然较多

尽管经济增速放缓,但预计中国将继续在消除极端贫困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基于2015-2018年间 GDP年增长率从6.9%降到6.5%的假设,世界银行预测,按照每天生活费1.9美元的国际贫困线(按购买力平价计),2018年中国的极端贫困率将降至0.5%。即使增长率再低1个百分点,也不会对贫困预测值产生重大影响。然而,尽管消除极端贫困的进展喜人,但如果按照每天3.10美元生活费的较高国际贫困线(按购买力平价计),中国容易陷入贫困的人口数量仍然相对较大。较高的贫困线用于定位那些中度贫困和容易滑落至贫困线以下的人口。参照较高的贫困线,预计2018年中国的贫困率为3.9%,即有546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二、对经济发展与减少贫困方面的建议

1、推动经济向增速放缓但更平衡、更可持续的增长转型

当前结构性改革要求各级政府接受当前的增速放缓,以便为未来实现更平衡、更可持续的增长奠定基础;政府应减少市场限制,营造公平良性的社会竞争环境,促进市场竞争和私营部门健康发展;应逐步有序地解决金融和企业部门的大规模债务问题;加强地方政府财政和债务管理能力,提高财政透明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基础研究,帮助企业提高管理能力,推动更多经济创新。

2、应对经济转型可能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失衡问题

应建立专用的财政资金,有针对性地支持相关的劳动力市场项目和健全社会保障项目,妥善处理政府产业结构转型过程中可能带来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3、缩小获取优质公共服务的差距

继续改革户籍制度,消除人口转移障碍,减少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待遇的不平等;增加政府间财政体制(转移支付)的累进性,重新调整政府间收支分配;缩小各地教育公共支出现存的巨大差距,为贫困人口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包括儿童早期教育),建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多可负担的优质医疗卫生服务,完善贫困人口医疗保险制度;加强激励机制和监管力度,使地方政府更加重视公共服务提供,而不仅是关注投资与增长。

4、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村经济效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建立更高效、更可持续的智慧型农业生产体系,提供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促进农村土地流转,扩大农场规模,推动农业经营的专门化和专业化;推动信息通信技术和电子商务平台等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5、充分利用市场推动绿色增长,促进自然资源高效可持续利用

继续推行市场化改革,促进能源市场竞争,更多地使用市场化工具来治理污染和应对气候变化;在干部管理制度中更加重视环境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政绩考核,包括合理权衡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调整资源和能源价格,完善税收制度,使价格更充分地反映环境成本;动员私营部门融资,鼓励私营部门参与污染治理和环境修复;加强和完善环境治理与制度,包括环境法规的监督与实施;改善关键环境信息披露管理制度。                                      (李恒吉)



[1] World Bank’s Systematic Country Diagnostic for China identifie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poverty reduction and shared prosperity. http://www.worldbank.org/en/news/press-release/2018/02/22/promoting-a-more-inclusive-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for-china

附件: